七佛

七佛
(sa) sapta Buddha. The seven ancient Buddhas, viz. Vipaśyin [lang id =1028]毘婆尸, Śikhin [lang id =1028]尸棄, Viśvabhū [lang id =1028]毘舍婆, Krakucchanda [lang id =1028]拘樓孫, Kanakamuni [lang id =1028]倶那含牟尼 or [lang id =1028]拘那含, Kāśyapa [lang id =1028]迦葉, and Śākyamuni [lang id =1028]釋迦. The last four are said to be of the present (sa) kalpa.
* * *
﹝出翻譯名義﹞ 七佛者, 謂過去莊嚴劫中三佛, 現在賢劫中四佛也。 (劫, 梵語具云劫波, 華言分別時節。 莊嚴劫者, 謂此劫中, 多所莊嚴也。 賢劫者, 謂此劫中, 多賢人也。 ) 〔一、 毗婆尸佛〕, 梵語毗婆尸, 華言有四。 以其如月圓智滿, 則云遍見。 魄盡惑亡, 則云淨觀。 既圓且淨, 則云勝觀、 勝見, 是為七佛之首也。 〔二、 尸棄佛〕, 梵語尸棄, 華言火, 又云持髻。 謂無分別智最為尊上, 處於心頂也。 過毗婆尸佛三十劫後, 而成正覺。 (無分別智者, 即根本智, 謂為眾智之本也。 ) 〔三、 毗舍浮佛〕, 梵語毗舍浮, 華言遍一切自在。 謂煩惱斷盡, 於一切處無不自在, 而為莊嚴劫中千佛之最後一佛也。 (煩惱者, 無明也。 ) 〔四、 拘留孫佛〕, 梵語拘留孫, 華言所應斷。 謂斷一切煩惱, 永盡無餘。 於賢劫中第九減劫, 人壽減至六萬歲時, 出世成佛, 為千佛首。 〔五、 俱那含牟尼佛〕, 梵語俱那含牟尼, 華言金寂, 謂金則明現, 寂則無礙也。 大智度論, 又名迦那迦牟尼, 華言金仙人。 謂身金色故也。 人壽減至四萬歲時, 於閻浮提出世成佛。 (梵語閻浮提, 華言勝金洲。 ) 〔六、 迦葉佛〕, 迦葉, 梵語具云迦葉波, 華言飲光。 謂身光顯赫, 能飲蔽一切光明故也。 人壽減至二萬歲時, 出世成佛。 〔七、 釋迦牟尼佛〕, 梵語釋迦牟尼, 華言能仁寂默。 能仁是姓, 寂默是字。 以寂默故, 不住生死。 以能仁故, 不住涅槃。 悲智雙運, 利物無窮, 故立此號也。 人壽減至一百歲時, 出世, 為賢劫中第四佛。
* * *
指過去的七佛, 即毗婆尸佛、 尸棄佛、 毗舍浮佛、 拘留孫佛、 拘那含牟尼佛、 迦葉佛、 釋迦牟尼佛。

Dictionary of Buddhist terms. 2013.

Игры ⚽ Нужно сделать НИР?

Share the article and excerpts

Direct link
Do a right-click on the link above
and select “Copy Link”